盛世北京赛车开奖记录

2019-05-04 21:19:21

粤港澳大湾区问卷调查:企业最需要什么?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实习记者 汪文琪 彭海燕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这份《纲要》全文共2.7万字,规划了近期至2022年、远期到2035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将对16家世界500强、3万多家高新企业、众多中小企业以及7000万居民产生影响。

企业所期望的,是一个怎样的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世界级经济城市群,会又对企业生产哪些影响?

《经济观察报》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独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引进人才(占比47%);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的行业,排在前三位的是智能制造(25%),金融业(17%),5G和移动互联网(17%);59%的企业表示有接受外部投资的打算,对于外部投资的来源,股权投资占比达到了60%,银行信贷占比35%;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需求最迫切的是促进城市之间的良性分工(25%),形成市场化产学研用创新链和优化区域创新环境(22%)。

重头戏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2+9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常住总人口6862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设定的目标是,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为城市集群设定这样的发展目标是第一次,这样的目标也显示出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世界级城市群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的推进需要门户枢纽,全面开放的格局离不开具有辐射作用的经济大区。

实际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脚步一直在加快。

在2008年12月由发改委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就提出了实施珠江口地区的“湾区”重点行动计划。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从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表示做出调整,隐去“城市群”三个字,将其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首次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经济带并列。

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广东,金融业与国际接轨最快的是香港,亚洲顶级的休闲娱乐项目在澳门,再加上有着港口便利,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后急需再次扩大开放,这些都促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

参与本次粤港澳大湾区问卷调查的企业分布情况是:41%的企业所在地是深圳市,35%的企业所在地是广州市,9%所在地是佛山,北京和香港各占6%,3%所在地是中山市。

在这40家企业中,59%是民营企业,20%是国有企业,12%是外资企业,9%是合资企业。

从业务领域来看,32%属于金融业,17%属于高端制造业,15%数据商贸零售,12%属于新型战略产业,交通和人工智能各占比9%。

从企业规模来看,52%企业员工规模中1000人以上,30%规模为500-1000人,9%规模为100-200人,6%规模为200-500人,3%规模为1-100人。

58%的企业已经上市,42%的企业尚未上市。从上市地点来看,60%在A股上市,33%在港股上市,7%在海外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需求方面,59%的企业表示有接受外部投资的打算,41%暂时没有接受外部投资的打算。对于外部投资的来源,股权投资占比达到了60%,银行信贷占比35%,私募股权等渠道占比5%。在对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国有企业希望的外部投资主要来源是股权投资(占比57%)。

“我预想中的大湾区,简单是一句话,就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佳都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佳表示,人、财、物、知识信息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大家都是“大湾区人”。

人才+融资+技术

对于企业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更多地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完整的产业链、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多的投资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引进人才占比47%,融资支持占比29%,技术支持占比8%。

《纲要》强调,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自身优势与《纲要》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十分一致。在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的行业分别是:智能制造(25%),金融业(17%),5G和移动互联网(17%)高端装备(15%),现代服务业(13%),生物技术(17%),物流业和旅游业(2%),文化产业和海洋产业(1%)。

华大基因公共传播中心朱梓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这工具、平台和模式上都具有领先优势,未来会出现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和生命大数据产业集群。

对于制造业,70%参与调查的企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来说处于较高水平,27%认为处于最高水平,3%认为处于中等水平。

“现在制造业突出的问题是用地难、成本高。”创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礼彬说。

具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优势排名依次是:人工智慧(占比38%),工业互联网(15%),新材料(13%),节能环保和芯片制造(10%),集成电路(8%)。

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37%),制度创新(22%),金融环境(17%),政策匹配(11%),基础设施(9%),人口流动(4%)。

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2017 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 89.78 件,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9.2 倍,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 14 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圳公司,入选了全球卫星竞争力TOP10公司、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湾区要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核心是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协同推进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推进产学研用深度整合,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同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搭建一批具有开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优化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华讯方舟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科技创新,金融也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三个金融中心,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深圳、广州分别排名全球第 3、18、28 名。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升级带来的应用场景的改变,金融企业的业态有了明显的改变。来自毕马威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纳入统计标准的金融科技企业有1640家,占全国的企业数量的13.29%:分类来看,P2P网贷类企业累计占比为13.7%,互联网众筹类企业占比为11.7%,新金融服务公司占比为13.06%。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竞争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科技实力最强的是深圳(占比94%),金融实力最强的是香港(68%)。

有产业,还要有机制

申万宏源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筛选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标的有五个方向:科技、金融、能源环保、基建、房地产。

于此相对应的是,本次问卷调查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要面临的是以下五个问题:互联互通有待改善(占比40%),用工成本上升(40%),融资渠道不足(9%),生态环境压力增大(8%),同类产能过于集中(6%)。

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企业的回答是:融资支持(占比20%),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18%),吸引高水平劳动力(16%),引进科研人员(15%)。

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还需要促进城市之间的良性分工(25%),形成市场化产学研用创新链和优化区域创新环境(22%),人才引进(17%),建立产业集群(12%),政府增加研发投入(3%)。

在金融方面,参与调研的企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需要推进的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65%),扩宽境外资本投资渠道(24%),大力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8%),积极发展香港融资市场(3%)。

富途证券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邹会敏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拓宽境外资本的投资渠道,这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

珠江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深度创新,制度创新,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对保险企业来说,面临最大挑战是粤港澳属于三个不同的“区域”,即不同的法律区、货币区、监管区、关税区;就保险监管而言,差异并不是问题,问题是缺乏对差异的管控能力,需要就保险大湾区的监管、协调与合作进行制度性的安排。

作为保险企业,珠江人寿上述负责人表示希望可以在业务上获得更为具体的支持:第一,支持大湾区内保险法人机构获得境外投资资格,在外汇投资额度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放宽要求、提供绿色通道,支持大湾区内保险法人机构开展外币(港币和美元)保单业务;第三,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以更好地通过保险资产管理集合资金、专业运作的优势,充分参与大湾区建设;第四,逐步放开社保医疗账户资金用途限制,允许购买保险商业医疗产品或养老年金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和养老需求。

越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更大力度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本次调查对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制造业企业认为在金融方面最新要推进的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占比100%。

WeLab资深顾问陈家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还需要实现人才的真正互联互通,同时要中小型初创企业,帮助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市场。

“香港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与内地的科技人才形成绝佳的优势互补,希望未来能实现大湾区高校学分互认,简化外国人才的居留申请问题,建立更便利的营商环境。”陈家强说。

交通方面,最需要推进的是轨道交通(占比74%),高速路(占比14%),空港建设(12%)。

为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正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支撑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

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来进一步提高乘客服务、运营效率、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

协同发展方面,最急需的是合作机制创新(占比42%),尊重两制差异、善用两制之利(28%),吸引高端人才(15%),加强国际合作(8%),融资便利(7%)。

连续四年新增常住人口超百万,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输送地广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与此同时,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间人口流入力度迥异,其中广州和深圳最为强劲。一定时间内人口向大湾区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流动的趋势不会改变,是人口流入少甚至是净流出的地区有望随着产业的发展而迎来外来人口的增长。这也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

瑞银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公布后,区内核心城市的新房销售近期显著回升,随着未来利好政策的不断公布,人口流入前景和财富聚集效应将不断显现。

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三地应该加强联动,打出组合拳,提升湾区的吸引力,让湾区成为一个整体都市群,满足人才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与国际上的纽约、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海需要在高效的资源配置(占比59%),经济开放性(16%),国际交往网络(15%),核心辐射功能(10%)这些方面加强建设。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68%的企业表示乐观,26%中性偏乐观。

来源:pk10彩黑马计划博客

上一篇:pk10六码挂机方案 下一篇:北京赛车pk10属于赌博